膜結構通過結構表達其造型,當將空間膜面分成膜條時,應充分考慮膜條的邊緣線(即熱封接縫)對美觀的影響;同時,膜是正交異性材料。為了使膜結構力學性能最佳,應保證織物的經緯方向盡可能與曲面上的主應力方向一致;此外,最少的材料消耗和最短的縫線也是膜細分必須考慮的因素。
采用基于概率論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并采用分系數的設計表達式進行計算。根據建筑物的性質和等級,使用壽命,使用功能,結構跨度,防火要求,區域自然條件和膜材料耐久性的要求來選擇膜材料。
在給定預應力分布的形狀的情況下,預先假定膜結構中的應力分布,然后根據合理的應力或經濟性原理,通過分析和計算獲得膜的初始幾何狀態。幾何邊界條件的形狀確定:預先確定膜結構的幾何邊界條件,然后計算和分析預應力分布和空間形狀。
應根據特殊條件(例如負載,支撐條件,制造和加工條件以及施工條件)進行。設計內容包括形狀設計,載荷分析,切割設計,連接設計和支撐結構設計。
將空間膠片帶擴展為平面膠片,即將膠片帶的三維數據轉換為相應的2D數據,既簡單又可行。但是,如果薄膜帶本身是不可膨脹的表面,則需要將薄膜帶細分成多個單元并通過合適的方法將其展開。擴展過程是近似的。為了確保相鄰單元的協調,在擴展過程中應最小化單元的邊長變化。
形狀設計,載荷分析和切割設計應根據施工過程進行整合。膜材料只能承受張力,而不能承受壓力和彎矩。膜表面的最大主應力應小于膜材料的強度設計值。在長期載荷下,最小主應力應大于或等于保持其初始平衡形狀的應力值。根據形狀和從形狀分析獲得的初始應力分布進行載荷分析。這是在各種載荷組合下檢查結構的強度和剛度是否滿足預定要求的過程。
載荷分析基本上使用非線性有限元方法,即將結構分為單元和節點,并且節點相互連接。外部負載作用在節點上,并通過建立節點的平衡方程來獲得解決方案。
在一體化設計中,應考慮膜材料的松弛,蠕變和老化。在設計中,應考慮更換膜材料對整個結構的影響;當膜材料受損時,支撐結構仍應保持其自身的強度和剛度以及穩定性。